人民网
人民网>>人民网海南频道

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——

“乡亲们有期待,我们就有动力”(艺近人和)

曹文轩
2023年09月21日08:21 | 来源:人民网-人民日报
小字号

原标题:“乡亲们有期待,我们就有动力”(艺近人和)

《人民日报》( 2023年09月21日   第 20 版)

《人民日报》( 2023年09月21日 第 20 版)

舞剧《甘工鸟》剧照。

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赴国外交流演出时,演员与观众们现场互动。

以上图片均为黄秀霞摄

核心阅读

节目受欢迎,归功于“土”:演员“土”,演员来自黎苗山村,之前无一人接受过专业训练;乐器“土”,伴奏乐器都是黎族的竹木乐器,如鼻箫、牛铃、灼吧、哩咧等;演出形式“土”,民歌、舞蹈均来自黎族苗族民间,有些是原汁原味搬上了舞台。而“土”,源于对家乡和民族文化的热爱,“用心用情的作品才有魂”。

彩云萦绕,七仙岭山脚下,万人广场人头攒动,热闹非凡。农历七月初七,是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一年一度的民间传统节庆——嬉水节。每年这天,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(以下简称“歌舞团”)都会精心准备一场大戏,今年也不例外。《仙岭善水》《仙来嬉水》……台上,载歌载舞,节目轮番上演;台下,掌声不断,观众叫好连连。

“十里八村的乡亲们都来了!大家拿出最好的状态!”给演员们鼓劲的人叫蓝元金,是歌舞团团长。他一会儿盯着舞台上的演员目不转睛,时不时跟着动作比划几下;一会儿探出头看看观众们的反应,观众笑,他也跟着笑。

每年惠民演出超过百场,服务群众超万人。“乡亲们有期待,我们就有动力!”今天演出格外成功,蓝元金兴致高昂,拉着记者来到排练室。阶梯墙上,一幅幅照片记录着歌舞团20年成长历程,宛若“时间走廊”……

扎得深

“当着家乡父老的面表演,心里踏实”

2003年,22岁的蓝元金从部队退伍,是去大城市还是回老家?犹豫之际,朋友带来消息:县里刚成立歌舞团,正在招聘演员。毫无歌舞基础的蓝元金动心了。“当时的想法很简单,先做两个月,攒点钱,把春节过了再做打算。”

面试后,蓝元金还真收到录用通知。哪知刚进团,碰到两个难题:一是训练苦,团里请老师做两个月的强化训练,压腿、下腰,蓝元金疼得龇牙咧嘴,起不来床。二是工资低,前两个月更少。

有人萌生退意,蓝元金也动摇了。“你的根在这儿,再坚持一下,要是还不适应,出去打工我们也支持你。”父亲平日寡言少语,一席话却让蓝元金打消了离开的念头。

首演在雨林环抱的新政镇报什村,这个村庄位置偏远。“当时跟过年似的,村里人都来了,场地摆满五颜六色的塑料凳,墙头、树上、房顶上都是人。”蓝元金回忆说。演出结束后,村民们迟迟不散,送野花、拉家常、设宴招待。一位90多岁的老人说,这是自己这么多年第一次看表演,拉着他们的手久久不放。

掌声和感谢,让这群初出茅庐的年轻人感觉自己像个“明星”。蓝元金说:“从那以后,练习动作时脑袋里都在模拟上台表演的场景。”

保亭曾经是国家级贫困县,环境闭塞,山隔着山,河望着河。歌舞团从客运站租来的中巴车仅有20个座位,人和道具一起挤在里面。有的村子路途险陡,湿滑泥泞,众人就大包小包手提肩扛。雨林里蚂蟥非常多,如果不慎被咬,本地的孩子也有办法,掐一把路边的“飞机草”捏碎敷上,血就止住了。不管遇到什么样的困难,大家的想法很一致:“把戏送到乡亲们家门口,大家都在盼着。”

20年,弹指一瞬。从队员到队长,再到副团长、团长,蓝元金说自己越来越离不开家乡。从外面回来的朋友邀请他一起外出务工,被他拒绝;演出有了名气,演艺集团来高薪挖人,他也从没想过离开。为何?“当着家乡父老的面表演,心里踏实。”曾经的国家级贫困县早已脱贫摘帽,村村水泥路通到家门口,茅草屋变成平顶房、小洋楼,乡亲们生活越来越好。

歌舞团的演员们每年一半的时间都在送戏路上奔波。今年10月,歌舞团成立即将满20周年,37名演职人员正加紧排练,期待给乡亲们端上“新菜”“热菜”。

演得“土”

“用心用情的作品才有魂”

舒缓的黎调悠扬入耳,排练室里,歌舞团原创大型民族舞剧《甘工鸟》正在预演。演员们身着民族服饰,头戴草帽;竹竿翻动,舞步袅娜。别看现在的表演成熟流畅,创排之初,他们直发愁。

“甘工鸟”是黎族群众家喻户晓的爱情传说。几年前,也曾有剧团对其创作改编。2020年初,歌舞团收到县里通知:把“甘工鸟”升级改版,再次搬上舞台。

众人摩拳擦掌,同时也有点忐忑,以前大家都是排简单剧目,没排过复杂的故事。舞剧情节连贯,故事性强,要重写台本,编导团队一时不知从哪入手。

解决问题还是靠老办法——下乡采风。歌舞团的编导团队分成几个小组,用一个月时间,先后寻访保亭、白沙、东方、五指山等地老人,听他们讲述自己眼中的“甘工鸟”,同时寻访老艺人,记录音律曲调,为配乐做准备。那段时间,排练厅的灯总是亮到深夜,采风归来的众人席地而坐,复盘当日收获,齐心把口口相传的故事像拼拼图一样渐渐还原。

“从小听到大的故事一定要演好。”为了贴合故事,演员们跟着网上教学视频学习剪辑,先剪出配乐的小样,再跑到广州和制作人沟通。经费有限,做服装和舞美道具常常自掏腰包。扮演男主角的卢子祥跑配乐、下乡、出省演出连轴转,因为过度劳累而生病住院。

2022年6月,历时两年多打磨,升级改版后的《甘工鸟》在保亭县影剧院首演。谢幕后,回馈他们的是经久不息的掌声。

凭着这股劲头,歌舞团成立以来,编排的节目屡受肯定。黎族舞蹈《跳跃的竹竿》、苗族舞蹈《摇谁瑞金》分获第一、二届全国少数民族优秀舞蹈作品,舞蹈《稳赛啊稳赛》《犁田谣》获海南省第一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一等奖,舞蹈《赛娘》获第十七届海南省东西南北中广场文艺汇演比赛一等奖……

歌舞团原团长黄秀霞说,节目受欢迎,归功于“土”:演员“土”,演员来自黎苗山村,之前无一人接受过专业训练;乐器“土”,伴奏乐器都是黎族的竹木乐器,如鼻箫、牛铃、灼吧、哩咧等;演出形式“土”,民歌、舞蹈均来自黎族苗族民间,有些是原汁原味搬上了舞台。而“土”,源于对家乡和民族文化的热爱,“用心用情的作品才有魂”。

练得勤

“在这里,人人都是多面手”

“如果没来歌舞团,我不确定自己现在会在哪里。”2004年,18岁的黄蝶云从职校毕业,学习酒店管理却爱唱歌跳舞,老团长下乡选拔,一下就选中了她。“从没想过自己编排的‘土节目’也能走出大山,走向国际。”黄蝶云说。如今,她和歌舞团的足迹已到达20多个国家和地区。

黄蝶云说,第一次走出国门,大山里的孩子第一次出远门,有太多没见过的新鲜事,有些不自信。“出国,代表着国家的形象!”候机厅里,大家拿出定制的黎苗服饰,统一着装后,排列整齐登机,精神面貌焕然一新。

还有一次在国外演出,黄蝶云、朱静攀等8个演员轮番登台,完成了长达一个半小时的演出。结束时,演员集体谢幕,台下观众发出惊叹声,不敢相信仅8个演员就能撑起这么热闹的一台表演。

“在这里,人人都是多面手。”朱静攀说,现在歌舞团的37个演职人员都是能唱、能跳、能演、能吹奏乐器。“台上一分钟,台下十年功,要想让观众满意,秘诀无他,唯有一个‘勤’字。”十几年下来,朱静攀、黄蝶云成长为团里的“台柱子”、县里的黎族竹木器乐传承人。

歌舞团就像个大家庭。“团队氛围好,年轻人才会发自内心爱这个集体,留得长久。”蓝元金说。这么多年,老演员们都是自觉地“传帮带”。黄蝶云记得自己不懂节目编排,团长不嫌她年龄小,让她从最简单的广场舞大胆尝试。卢子祥痊愈归队,接替自己的老演员二话不说让出演了两个多月的男主角。

近年来,歌舞团积极融入保亭旅游业发展,还成立了艺术培训中心。为帮助歌舞团演员成长,县里拨付专款,每年送两人到北京舞蹈学院进修舞蹈、编导等课程。

现在,歌舞团的演员们又有了新想法。“互联网时代,观众的审美习惯和口味也在变化,我们也需要与时俱进。”蓝元金说。年轻人对流行音乐和短视频感兴趣,他们更愿意主动探索尝试,让传统文化焕发新光彩。海南保亭黎族苗族自治县民族歌舞团下乡路上的见闻、精心编排的表演,正在被更多人看到。

版式设计:赵偲汝

(责编:蒋成柳、潘惠文)

分享让更多人看到

返回顶部